第(1/3)页 背上竹篓,来到河边。 陆羽很快就找到了上次搭建土窑时的取土点。 因为前几天刚下过雨。 土层又疏松了不少。 只不一会儿,就扣了满满一箩筐。 “炼铜需要木炭,除了温度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——” 整理好背负带,陆羽将装满了黏土的竹篓背在了身上。 一举迈过泥泞的黏土层。 边走边说: “那就是,炭可以作为还原剂。” “它能很好的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。” “而这,也正是火法炼铜的关键。” “这个方法自古有之,直到今天,依然还有很多专业的冶炼厂,在作业时会选择优质木炭,究其原因,就在于此。” “如果想把矿粉中的铜分离出来,木炭必不可少。” “因此,如何获得更优质的木炭,就成了我们眼下应该率先考虑的事情。” 说到这儿。 陆羽故作神秘地拍了拍身后的竹篓。 示意了一下大家:“这些黏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。” “有了它,我们可以试着搭建一个可以反复利用的木炭窑,而有了木炭窑,炭火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。” 陆羽所讲的这些原始技术,对于屏幕前的绝大多数人来说,都是未曾听闻过的。 好奇的同时,观众们也是听得云里雾里,不停地在弹幕中发问。 看到大家这么热情,陆羽笑了笑,解释道: “说起来可能很复杂,但实际上却非常简单,别急,等会儿就一清二楚了。” …… 一路回了营地后,放下黏土,陆羽直接来到储物间,取了好多木柴堆放到土窑的旁边。 选了一块与土窑面积差不多大小的空地,开始规划起来。 “就是这里吧。” “第一步,咱们需要先把这些木柴,堆放成锥形。” 陆羽边说边做。 只用了不到五分钟,就把事先预备好的柴火,初步堆成了一个细长条的金字塔状。 “桉树枝是非常好的制作原材料,只要操作得当,烧出来的木炭会非常完美。既坚硬又耐用。” “当然了,如果选用普通的乔木树枝也是可以的,但效果嘛,肯定会大打折扣。” 木堆有了初步的大型之后,接下来,只要按照这个形状,一圈一圈地添加木柴就可以了。 这个工作,看起来倒是挺简单的。 但实际上,却非常地有讲究。 既要保留足够的间隙,又不能太过松散。 因为木堆的码放,会直接影响到烧制成功与否。 如果间隙过大,树枝很难充分燃烧,成品率会大打折扣。 而太过松散,燃烧得太过充分,也是不行的。 为了不影响成品率,只是码放木堆这一个环节,陆羽就用了大半个小时才完成。 木堆大约一米多高。 占地面积差不多有两平方米。 底端为圆形。 远远看去有点像求救火堆,但却比一般的火堆更为讲究。 树枝一根挨着一根,非常的整齐。 “好了,差不多了……” “有了木堆,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用黏土,把它们一圈一圈地围起来,做成窑炉状即可。” “需要注意的是,泥层不用太厚,与手掌差不多就好,尽量保持在一公分到两公分这个区间。” 溪边的黏土,湿度正合适。 无需二次加工,直接就能拿来用。 省了不少事。 要是干黏土的话,那可有的忙了。 只是和泥这一个环节,就够折磨人的了。 又简单聊了几句后,陆羽再次忙活起来。 把竹篓拽到身旁,拿出黏土,沿着木堆的边缘,一圈一圈地向上堆砌。 就像打造土窑那样。 整个过程没什么好说的,直到即将封口的时候,陆羽才再次开口: “炭窑的顶部,需要留一个开口,不能完全封死。” “开口的大小,取决于木堆的大小,没有既定的标准,自己把握就好。” 到这里,整个木炭窑的雏形就算是做好了。 远远看去,活像个小土包。 很有意思。 不过,这还不算完。 一个完整的炭窑,还需要在底部开通风口,规划出“门线”才行。 通风口,是为了方便观察木炭的燃烧速度,便于及时封堵。 而门线,则是为了木炭烧好后,可以轻而易举地掀开窑壁,取出木炭。 这两个细节,同样至关重要。 尤其底盘上的通风口,没有是万万不行的。 …… 在炭窑的底部,扣了四个通风口后,陆羽又拿出石刀,于窑壁画了一个拱形的弧线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