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文两篇:
《西台哭所思》
(宋;谢翱)
残年哭知已,白日下荒台。
泪落吴江水,随潮到海回。
故衣犹染碧,后土不怜才。
未老山中客,唯应赋八哀。
《富春山腰的钓台与哭台》
(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04月15日第八版,作者彭劲秀)
严光钓台和谢翱哭台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“双台”坐落桐庐境内。在富春山半山腰有两个巨大的磐石,东西相望。东台是后汉严光远避尘嚣隐居垂纶的钓台,西台是南宋末年谢翱击石作歌泣拜文天祥的哭台。
严光,字子陵,会稽余姚人。“少有高名,与光武(刘秀)同游学。及光武即位,乃变名姓,隐身不见。帝思其贤,乃令以物色访之。”光武帝先是派人后又亲自到严光的住处,请他下山辅政。严光全然不理会当朝皇帝的恳求,只管睡觉。光武帝说服不了严光,但仍决定任命他为谏议大夫,严光拒不接受。建武十七年(公元41年),光武帝再次降旨征召,严光仍不应召。他矢志寄情山水,躬耕田亩,“年八十,终于家。”
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感佩严光孤高正直、不慕名利。为此,严光隐居、垂钓和躬耕的富春山,便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来拜谒。李白、孟浩然、范仲淹、苏东坡、陆游、康有为、郁达夫、张大千、陈毅等古今名人都来过这里,并且大多留有诗文墨迹。
西台距东台约百米,是南宋末年谢翱哭祭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地方,所以又称“谢翱台”或“谢翱哭台”。
谢翱,字皋羽,福建长溪人。在元兵大举南下,中原沦陷后,文天祥退到福建延平。谢翱仰慕文天祥,于是率领乡兵数百人直接到文天祥的军门前报到。文天祥当即任命他为咨议参军,从此俩人结成生死知己。
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(1283年1月9日),文天祥就义。谢翱闻讯,悲不能禁。他隐居南方,每逢文天祥就义的日子,总要找个秘密的地方哭祭。
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,文天祥就义第九个忌日,谢翱约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吴思济、严侣、冯桂芳四人乘船来到富春山。登岸后首先拜谒了严子陵祠,目睹台上坍墙枯井、一片破败的景象,“如入墟墓”一般,心中自是十分悲凉。雨止后,谢翱等人登上西台,安放了文天祥的牌位,反复跪伏,泣拜不已。哭祭毕,谢翱等人回到船上。举酒酹江,洒泪赋诗。谢翱在船上写了《西台哭所思》一诗,及不朽名篇《登西台恸哭记》。这篇名作由著名的书法家肖娴书写,刻成名碑,立在西台亭前。谢翱的一诗一记,字字句句,读之令人热泪盈眶,感慨不已。
本节读者回应:(于mm.“风雪山头”)
面面吃面:“?山”是不是文天祥跳下去的地方?我最佩服文天祥也最看不起他。
人面桃花:面面吃面兄,你搞错了,是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进大海,文天祥是在潮州转战被俘的。你也不要看不起文天祥,说实话,有宋一代到了即将灭亡之时才迸发出一些血性,只可惜晚了。然而正是这点血性才使汉族的薪火传承下来,才有后来朱元璋一声“驱除鞑虏”天下景从的局面。
宇天烽:妙啊!面面众兄弟真是妙人耶!吾不如之多矣。
面面小卒:到风雪山头来,最好请注册带面字的名字!
惊寂:唉,拿文相的死来预言说事,突显自身光环,这个这个……心里有点怪怪的。
铁面人:呵呵,楼上所言正是我感,不过古人对神鬼向来敬畏,如此不失好计。
黑魔法师:此书妙哉,那苦儿之后会有什么经历呢?
面不改色:苦儿嘛……第14辑第129回时会吓人一跳吧!
\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