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床上人上人-《小人物闯都市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个姑娘一天要出去走亲戚,临走前,她的母亲告诉她,肥水不流外人田。那姑娘就把这句话牢牢地记载了心里。由于路远,走着走着,她边产生了便意。

    因为忍者小便走路,她那走路的样子边也特别别扭了。这时,刚搞过来一个男人,那男人看着姑娘的样子问道:“小姑娘,你怎么走路是这样子的?”

    “我妈跟我说肥水不流外人田。”那姑娘答道,一般还在别别扭扭的走着路。

    旁边的那男人一听,立即笑着说道:“啊,这样啊,我也有一泡尿憋着。现在我就把它给你吧。你要吗?”

    那姑娘一听,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?立即就高兴的说道:“好啊。”

    那姑娘回到家里后,立即高兴的跟她的妈妈说道:“俺今天好运气。”

    “啥运气啊?”她妈妈十分疑惑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俺走到一个地方,碰到一个男人,他把他的一泡尿也给了我。”那姑娘眉飞色舞的大声说道。

    “哎呀,你这死妮子,这怎么可以啊!”他妈妈一听立即叫苦连天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啊!”那姑娘听了也不觉瘫倒在地。

    “有意思,但不够雅裕共赏。”老秦立即说道。

    “那好,现在就有你老秦来了。”钱兴昌一听,立即看着老秦说道。

    “好。俺来就俺来。有啥大不了的。”吞咽了一口口水,老秦就说了起来:

    “传说大才子徐文长路过一块地方,看到有几个女人在坟墓上哀哀地哭着。徐文长看了,心想,你们倒是哭得心酸,让你们看看吧。

    这样想着,徐文长就来到了一座坟墓旁边,一下子扑在坟墓上就大哭了起来:‘哎呀我的亲亲的娘子啊,你怎么就这样狠心丢下我一个人去了啊!你让我好伤心啊。’

    旁边真该哭着的那些女人听到徐文长的嚎哭声,都停下来看着他了。一个个都在心里想着,看看人家夫妻的情谊多深,不由得也陪着流下泪来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徐文长看见了,他想到你们哭了,现在我要让你们笑了。于是,他就来了一个倒竖蜻蜓,他身上的长衫就‘嗦’的一下全部落了下来。那些女人一见,一个个惊得面无血色,纷纷逃之夭夭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行不行,你的更不雅了。”钱兴昌大声的说道。

    听了他们的话,肖朝阳只是微微一笑,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“哎,到现在这老肖都还没有说过一句话,现在应该是你来了。”老秦看着肖朝阳,像是逮到了什么重要信息一样,大声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好吧,我说就我说,这又有啥大不了的,何必这样大惊小怪的呢?不过,咱得事先说明,俺也只不过是在鲁班门前弄斧,滥竽充数而已,说得不好情各位多多包涵。”肖朝阳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说个段子哪来那么多的废话?快说快说。”老秦催促着说道。

    于是,肖朝阳清了一下喉咙这才说道:“从前有一个皇帝,他不理朝政,纵情于声色犬马,风花雪月。

    他在皇宫里养了三千后宫佳丽,可是还不满足,还要光搜民间的良家美女。一日,他来到后宫,看到他的这些宫女们一个个都面黄肌瘦,一副病恹恹的样子。他也就再也没有心情有后宫了。

    回到朝廷上,他问大臣,怎么我的那些宾妃们一个个都会是这样一副病恹恹的样子的?

    ‘启禀皇上,那些宾妃们是得了一种病。只要有一种药做引子,自然能医好她们的病。’一个大臣站出来看着皇上说道。

    ‘啊!真的?那就让你去干这件事。’

    过了几天,皇上银无事就又去后宫赏玩,看到原来那些病恹恹的宾妃们一个个又变得生龙活虎了,心下生疑,就问身旁的那个大臣是什么药医好了她们的病?

    刚巧这时,从一边的拱门里面走出来一个面黄肌瘦,骨瘦粼粼,像是有一年没吃饭了,又像是有一年没睡觉了的年轻人。

    ‘这就是药引子。’那大臣指着那个人大声的说道。”

    肖朝阳的话刚一说完,他身边的人就哈哈的笑成了一片。

    “到底是有知识的人说的好。”老秦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大家一路说笑着,慢慢地往山上走着,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半山腰上。这时只见一股清泉从山上激湍而下,发出“哗哗”的声音。

    于是,众人便选择了一处阴凉的地方,拿出茶叶,支起炉灶,开始煮茶听泉了。

    到的山上的时候,已经是中午时分了,大家就来到了山中的一个寺院里随喜就餐。那寺院的住持老和尚倒也时分殷勤。

    饭菜丰盛,虽说都是素食,却也色香味美俱全。再说那和尚也是钱兴昌的多年好友。

    饭后,那老和尚就邀请他们一行前去他的禅房里随喜。

    说之高兴之处,老和尚取出一方古色古香的端砚来说道:“钱书记,这是老僧珍藏多年的一方古砚。老僧身无长物,全把它当做礼物赠送给钱书记,也聊为贫僧和合寺僧人的一diǎn心意。”

    钱兴昌微笑着从老和尚的手里接过那方端砚就端详了起来。只见这方端砚,玉色滋润,古色古香,握在手中就有一种特别的细腻滋润的感觉。

    再看这方端砚,随形赋型,形状虽然不是十分规则,雕琢却是恰到好处。端的是一方好砚。
    第(2/3)页